23
2022
-
05
中医带你了解脑梗塞


中医将脑梗塞归属于“中风”、“偏枯”、“类中”、“卒中”等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
此病多见于有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史的老年人,常在安静的状态下发病。发病较慢,多意识清醒。脑局部定位体征根据梗死部位的不同而异。临床表现为偏瘫、意识障碍、失语,以及病变同侧视力障碍、视神经锥体束交叉综合征,同时伴有同侧霍纳氏征(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后陷等),可有进行性智力减退。
脑梗塞的症状
1. 出现头痛、偏瘫、抽搐等,为颈内动脉脑梗死。
2. 起病较急,病变较重,可有意识障碍、三偏综合征、瘫痪严重、偏瘫肢体程度不等、头面部及上肢偏瘫重于下肢,伴有感觉障碍,为大脑中动脉梗死。
3. 下肢偏瘫重于上肢,出现精神症状,如迟钝、淡漠或欣快夸大、精神错乱等,为大脑前动脉梗死。
4. 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对侧半身痛温觉减退或消失,亦可出现眼球震颤,伴同侧霍纳氏综合征、面部感觉障碍及上下肢共济失调,为小脑后下动脉梗死。
5. 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四肢偏瘫、瞳孔缩小,为基底动脉梗死。
辅助检查:①生化、心电图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②脑脊液检查,多数正常。③CT 检查
中医疗法
1.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中医认为,元气耗伤、脑脉瘀滞是脑梗死的发病基础。气虚血瘀是主要病机。脑梗死多发病于老年人,老年人多有气血亏虚,再加以诸多病理因素的侵袭,则气更虚、血更瘀。气虚而滞,运血无力,气虚血瘀,血流不畅,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血少不能化气,又加重气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脑梗死的根本法则之一。补阳还五汤为其代表方。临床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对脑梗死气虚血瘀患者具有抑制其血小板聚集等功能。
2.补肾益气活血
老年人多有肝肾不足。肾精不足,血亏液乏,血脉不充而为瘀,即肾虚血瘀。临床治疗中风的名方河间地黄饮子正是据此而设。现代研究表明,肾阴虚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动力学指标常有异常,表现在肾阴虚患者全血及血浆黏度较正常人升高,并发现其升高水平与阴虚发热的程度呈正相关。
中医康复治疗
中医认为,本虚标实是中风恢复期主要病机。其中本虚多以肾虚、气虚、阴虚为主,标实多以瘀血、痰浊、热毒为主。肾虚亏虚,风痰瘀血阻滞脉络,故而发病。故中医治疗采用补虚泻实原则,并随症加减。给予中药以达到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的作用,应用中医经络、穴位的原理,可以采用理疗和针灸等刺激性康复治疗。针灸、推拿中医疗法,可以刺激患者的神经、关节和肌肉等坏死组织,能更加准确的加速脑梗塞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