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22
-
05
三伏贴开始预约!艾灸的黄金时段和注意事项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什么要做艾灸?
艾灸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統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三伏天是艾灸的黄金时段,甚至有人说三伏天艾灸,胜吃千年参。三伏天是我们体内的阳气最旺盛,气血循环最好的时候。而三伏天灸技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时间治疗学与特定中药相结合在特定穴位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
三伏天做艾灸的好处
调节气血
对于上班族来说,经常久坐,身体气滞血瘀,常常身体酸痛,而艾叶有活血行气的作用,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温度最高的时候,身体毛孔都是打开的,这个时候做个艾灸可以促进身体气血运行,温通经脉,祛邪排毒。
扶正祛邪
三伏天阳气聚集在体表,五脏空虚,阴邪伏在体内,没有办法顺畅的排除体外,伏邪容易潜藏在我们的心肺、脾胃、关节,腰臀,到冬季就会出现不适反应。所以我们在三伏天做艾灸就可温养五脏,保持体内阳气,以防此类现象发生。
冬病夏治
中国有一句传统俗语叫“冬病夏治”,三伏天的时候气候炎热,此时身体内的阳气大盛,如果此时使用特制艾草对穴位进行局部热刺激,可以去除冬病,例如治疗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虚人感冒、虚寒性胃痛、腰腿痛等病症。
艾灸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证
-
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糖尿病患者。
-
发热。
-
一岁以下幼儿、孕妇。
-
过敏体质患者:对外贴胶布或药物过敏患者慎用。
注意事项
-
贴药时皮肤应保持干燥,贴药后不宜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致药膏脱落。
-
贴药后局部皮肤可能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
-
贴药后若出现瘙痒、灼热、刺痛等症而难以忍受,应随即移去膏药,避免搔抓致皮肤破损。
-
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泡,防止破溃,待其自然吸收。若水泡溃破应保护创面,可涂搽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防止感染。
-
若出现全身皮肤过敏现象或伴有发热,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
贴药当日戒酒、海鲜、牛肉、芋头、花生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辛辣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
贴药时间:根据个人的耐受度而定,成年人12-24小时为宜,14岁以下儿童贴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年龄越小则贴药时间相应缩短,一般不少于20分钟。贴药时间过长。
-
易致局部皮肤出现水泡。
温馨提示
2019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2019年7月12日(农历六月初十)——2019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九)
中伏:201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二十)——2019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十)
末伏:2019年8月11日(农历七月十一)——2019年8月20日(农历七月二十)
辽渔医院 “冬病夏治,三伏灸”项目正式启动,
现在开始预约。
预约电话:18141108239
专家链接
刘勇前 中医科 主任医师
1987年毕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曾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大连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中医师。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综合医院中医药专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主要编辑书籍:
《中国瘫痪治疗学》、《系统内外科学》、《现代临床诊疗与护理精要》等。
业务专长:
-
中医中药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疾病
-
针灸推拿治疗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
神经内科技术治疗脑血管病
-
中西结合治疗内科慢性疑难疾病
擅长治疗:
各种瘫痪、肌肉萎缩、面麻痹、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强脊炎、糖尿病、类风湿、痛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下垂、结肠炎、结石症、失语症、失眠症、焦虑症、阳痿不孕、银屑病等疾病诊治。
相关新闻
暂无数据